2005年3月1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人搬家 树也走
本报记者 陈卓/文 王志浩/摄

  碎石小路,木质牌坊,理发店“咔嚓咔嚓”的剪刀声,还有日落归耕人……
    3月10日,新昌县新林乡胡卜村,宁静平和依然,就像村口那20多棵参天的古树,任凭乡亲在她们的绿阴下来来回回多少趟、多少年,听不到一声叹息。
  只是,新的水库即将动工,这里已被列入“淹没区”,这里的一切要么走、要么淹。
  村民的各方面将得到妥善的安排,只是他们舍不得祖祖辈辈留在这里的一切,不仅有房屋田地,还有宗祠,还有村口那些熟悉的老树以及这些年来与树相伴的慰藉。
  一块浙江省古树保护碑就竖在树群前,“胡卜古树群:樟树16棵,保护等级为三级”,还规定了列入保护范围的界限:东至晒场,南至田,西至路,北至民房。据说近几年,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到这里来拍照。
  徐奶奶家的门就正对着属于新昌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“飞黄”木牌坊,不少老人爱聚在牌坊下聊天。“我们夏天常去大树下乘凉的……”村里人的生活早已和这些古建筑、古树联系在了一起。说这话时,木牌坊下一位穿长衫、戴眼镜、正襟危坐的老者把目光缓缓地投向我们。
  新昌县有不少村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“古董”,包括年龄层次各异的古树名木。
  查林村里一棵老樟树就长在河边,枝繁叶茂,每天目送乡亲们走过那窄窄的木桥,走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。
  “我们新昌县挂牌保护的树,二级的有1棵,三级的有4棵,古树群有1个(16棵),总共有21棵。”
  新昌县林业局副局长许仲明告诉我们,在水库施工过程中如何保护“淹没区”的树木,已成为近段时间他们考虑得最多的问题之一。新昌县林业局现在把树分为三种,一种就是挂牌保护的21棵,一种是没有列入保护范围但林业局认为仍有较大保护价值的,还有一种就是相对普通的树木。“对于第一种,有法律保护,一定会采用迁移等方法好好地保护起来。对于后面两种尤其是第二种,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地多保护一些。”
  据了解,林业局将把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先移种到植物园中,将来无论是美化大家园还是仅仅作为观赏的那份美丽,都可以让这些离开“故土”的树木发挥“新热”。搬迁古树的大笔资金也是大家一直在考虑的,林业局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有联系,“我们也试想将来可以通过企业‘认养’等方式,为保护古树注入更多的资金。”林业局接下来还将和水库筹建办的相关人员更多地沟通。“凭现在的技术,搬迁之后,树木的成活率预计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水平。”
  据了解,对那些属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,文保部门的专家还在调研,看看是否能实行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。
  村民要搬家了,世代伴随着他们的好多老树也要搬家了。无论对谁,这都是一份不小的期待。